被稱爲「新北最貴菜園」的「稼日蒔光新板可食地景」園長黃廷彬仔細爲農作物澆水,他說,許多農民會種萵苣、茄子、豆科與高麗菜等。中央社
新板特區黃金地段、板橋轉運站旁「稼日蒔光新板可食地景」供長者都市農耕,被稱爲新北市「最貴菜園」,呈現「種菜豪宅下,無懼車馬喧」風貌。
踏進這塊菜園,一畦畦園圃各有千秋,蕃薯葉、菠菜與玫瑰花等,農友或蹲着俐落翻土、或穿梭取水澆灌,田園景緻看似恬淡,擡頭一望卻是高樓豪宅,耳邊不時聽到馬路車陣喧騰。
「稼日蒔光新板可食地景」隱身在一處平面停車場隔壁,與蟬聯多年「新北地王」的板信商業銀行雙子星總部大樓僅隔2街區;這裡是將興建面積達3.3公頃的「國家兒童未來館」預定地、總價值達新臺幣300億元的基地一部分,屬文化部所有。
可食地景指「種植可以吃的植物」且「兼具景觀效果」的種植方式,讓空間多功能利用,提供許多額外益處包括增加社羣間溝通交流機會、休憩價值、強化都市人缺少的農耕體驗、農作知識及健康安心的食物取得。
新北市政府綠美化環境景觀處爲活化閒置土地,2015年起打造這處黃金地段爲可食地景,規劃出158塊工整精巧的園圃,供學員體驗都市農耕,並要求不得施用化學肥料及農藥。每到傍晚有許多園友巡田,培育出許多對種菜抱有熱情的「都市農夫」。
稼日蒔光新板可食地景園長黃廷彬告訴中央社記者,目前158名學員,以70歲以上長者爲大宗,每年都要透過報名、抽籤才能取得資格;許多農民會種當季短期葉菜,包括萵苣、茄子、豆科與高麗菜等,還有人養蜜蜂。
70多歲徐姓長者中午頂着太陽,手持小鏟,細心翻動土壤,一塊小小園地內種了青蔥、油菜與蕃薯葉等。她說,原本沒種植習慣,中籤後幾乎天天報到,種菜成爲生活重心之一。
在新北「最貴菜園」種菜是什麼感覺?她說:「很幸福。」每天只要走5分鐘就可抵達,就算太陽很大、蹲在地上腳也會酸,但「是很快樂的辛苦」;她原本無法蹲下再站起,現在不僅克服,體力也變好,「越種越快樂」。
菜園另一頭,57歲李姓婦人開玩笑說,有朋友笑稱這塊地太值錢,要偷她種的高麗菜。
此外,廖先生在菜園間健步如飛,領着記者介紹大家種的菜,看不出已80歲的廖先生說,15歲從故鄉雲林縣北上打拚,仍難忘懷小時候在家幫忙農作的情景與辛勞,退休後能選一塊地種菜,還在精華地段,算是一種回味。
50多歲、仍在上班的陳姓婦人種A菜與萵苣等,她說,這麼貴的土地空出來讓大家種菜,除交通方便,一人一小塊也很好整理,非常適合一般人體驗農耕,她每天都會待2個多小時。
近日傳出文化部將收回土地,但景觀處表示,經行文詢問,文化部指今年底前還不會收回,但文化部未來如果有需要,市府將配合返還土地;目前新北可食地景超過百處,收成全數由學員自行處理。